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!
彭江燕
12月26日,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6起安全生产举报典型案例,最高奖励25.8万元。几天前,昌吉州应急管理局也发放了矿山安全生产举报奖励,向3名举报人奖励20.64万元,其中最大一笔高达18.75万元。重奖,是对举报人的莫大肯定,也向全社会传递鲜明信号:政府对安全生产极为重视,不惜重奖鼓励公众参与安全生产监督。在为此举点赞的同时,我们也不得不深思——在利用奖励机制的同时,更需注重通过长效机制固本,安全利剑高悬,让隐患无处遁形。
重奖举报人,无疑是对其勇敢行为的莫大肯定。这种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激励,不仅让举报人感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保障,更激发了公众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的热情。在短期内,这样的奖励机制确实能够刺激公众的积极性,吸引更多人投身于安全生产监督,从而有效揭露和遏制潜在的安全隐患。
然而,长远来看,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重奖来维系安全生产。安全生产环境的改善,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自律。只有当每个企业都能依规行事,主动排查和清除潜在风险;当每位公民都能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大额奖励才会逐渐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。因为到那时,安全生产将不再是外部奖励的驱动,而是全社会的自觉遵循。
要实现这一目标,政府必须持续发挥引领作用。一方面,要完善监督机制,优化法律法规,确保安全生产有法可依、有章可循。同时,要加大执法力度,大幅提高违法成本,让那些敢于挑战安全底线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。另一方面,政府还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,普及安全知识,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
保安全需要重奖与重治并重。在利用奖励机制激发公众参与热情的同时,更应注重构建长效机制,让安全生产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。期待随着制度的优化和技术的发展,未来大额奖励的案例能够越来越少。
尊龙ag旗舰厅官网官方入口的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