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庭州的乡村振兴与民生温度中书写家国大义-尊龙凯时国际娱乐
字体:
a a. a-
蔡金花/文
在魅力庭州的广袤大地上,一幅波澜壮阔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蓬勃展开。它深植于乡村振兴的丰沃土壤,温暖于民生改善的温暖实践,升华于家国同心的精神传承。昌吉正以铿锵步伐,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展现独特风采,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着深沉而坚韧的庭州力量。
乡村蜕变,产业赋能激活乡土活力。近年来,昌吉州紧紧围绕打造全疆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目标,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,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,产业增加值64.42亿元,增长3.6%;州属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81.16亿元,同比增长5.4%。奇台县腰站子村从2019年成立专业合作社到2025年,不断推广技术应用,实现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,16万亩小麦等农作物实现绿色种植,小麦每亩地单产达680公斤;近年来,吉木萨尔县将大蒜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,推动大蒜产业品牌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发展。据统计,2025年全县大蒜种植面积5000余亩,年交易量近5000吨,产值超过7500万元。7.35万平方公里的天高地阔间,一座座乡村新颜舒展,庭州的广袤田野为“中国饭碗”贡献着更多优质粮食,也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增添着亮丽底色。
民生为笔,绘就新时代民生新画卷。“德惟善政,政在养民”。近年来,昌吉州始终把紧贴民生作为高质量发展出发点,全面践行“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”的宗旨。2025年,昌吉州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已达115.83万人,参保率稳定在95%以上,职工和居民住院政策范围内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%和70%左右,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;近三年新建并投用中小学、幼儿园28所,新增学位2.3 万个;2025年,昌吉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,投入9100万元推进8个老旧小区改造,覆盖113栋楼、3612户居民,通过“量身定制”改造方案,推动小区从“能住”向“住好”“宜居”到“乐居”跨越,让“老居民”过上“新生活”。昌吉州的民生高质量发展,是一场以人民为中心,居民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的生动实践。
天山为证,用绿色情怀书写家国新篇。在昌吉州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,家国情怀是涌动的精神血脉。因此,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家国情怀的高质量发扬,是一体两面、相辅相成的伟大进程。它意味着我们不仅在建设一个强大的新疆,更在守护一个美丽的家园。这条道路,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古老智慧,也彰显着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。北庭都护府所蕴含的家国情怀,是对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誓死捍卫,是在绝境中依然坚守职责的忠勇,是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传承,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千年传承;在昌吉州博物馆“新疆历史名人展”展厅,仍能透过激扬文字、立体还原,触摸林公为后人津津乐道的“开垦阿齐乌苏废地”“捐修湟渠龙口工程”等历史功绩的脉搏,展现了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担当;1999年以来,1000多名福建援疆干部人才赓续传承先辈爱国情怀来到这里,接续奋斗、善作善成,书写着一曲曲动人的援疆赞歌。这种情怀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传承守护、日常生活的团结互助和对国家的忠诚热爱之中,深沉且坚韧。
“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”。在乡村振兴中蓬勃生长的产业脉动,在万家灯火处可感可触的民生温度,在家国情怀与绿水青山间的和谐共生——庭州的高质量发展,正以多维度、立体化的生动笔触,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。这不仅是边疆沃土上“产业强、民生暖、百姓富”的崭新典范,更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,书写下饱含昌吉担当、贡献昌吉力量的动人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