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!

当前位置: 频道精选 > 健康 > 新闻资讯

体质解码:你的“冷感”从何而来?-尊龙凯时国际娱乐

发布时间:2025-02-18 11:17:15 来源:昌吉日报

  中国昌吉网(记者 王硕)

  在寒冷的冬季,有的人即便裹着厚厚的羽绒服,依然觉得寒意彻骨,而有的人却似乎对寒冷有着更强的耐受力。怕冷究竟是怎么回事?这是否与个人体质相关?带着这些疑问,记者采访了昌吉州中医医院内分泌肾病科主任糟玉琴,请她介绍怕冷与体质之间的奥秘。

  阳虚者易全身发冷

  糟玉琴介绍,怕冷在中医理论中与人体的体质有着密切的关联。中医将体质大致分为阳虚质、阴虚质、湿热质、气郁质等9种类型,其中阳虚质、气虚质的人群往往更容易出现怕冷的症状。

  “每到冬天,我就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冰窟窿。别人穿一件毛衣加外套就够了,我得里三层外三层,把自己裹成个‘粽子’。晚上睡觉的时候,必须得穿袜子,要不然双脚很久都暖不热。而且我平时总是没什么精神,稍微活动一下就觉得累。”在内分泌肾病科,记者遇到了患者李女士,她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。

  李女士的情况在冬季较为常见,糟玉琴解释:“阳虚质的人,阳气不足,就像体内的小火炉火力不够旺,温煦功能减弱,所以特别怕冷。”

  这类患者通常性格内向,多沉静,面色苍白,舌质淡,苔白,脉沉弱。同时,不同脏腑的阳虚可兼具不同的表现,如偏脾阳不足,则腹部怕冷更为明显,同时伴有食欲减退、倦怠乏力等;肾阳不足者,除了全身怕冷外,还伴有头晕耳鸣、 腰膝酸软等;若心阳不足,则可出现胸中怕冷,伴随胸闷、心慌等;肺阳不足者,易出现背部怕冷,伴咳嗽,可咳出清稀泡沫痰;督脉亏虚者,易出现颈项部、腰背部怕冷等症状。

  针对李女士的情况,糟玉琴给出了建议:阳虚质的人在冬季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,比如羊肉、桂圆、核桃等,以补充阳气。同时,要注意保暖,尤其是腰部、腹部和脚部等部位。还可以通过艾灸、泡脚等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,提升阳气。

  气虚者易四肢冰凉

  52岁的刘女士常年手脚冰冷,夏季不敢吹空调,冬季需穿加厚棉鞋。她说:“稍微吹点风就头疼,喝冷水像冰碴子扎胃。”糟玉琴表示,气虚质的人由于元气不足,不仅容易怕冷,还容易生病。

  中医认为,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,具有温煦、推动、防御三大功能。气虚是指人体气血不足,脏腑功能减退,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一种体质状态。在这种状态下,人体的新陈代谢率也会降低,如同暖气系统动力不足,热量无法输送到全身,尤其难以抵达四肢末梢,因此常表现为手脚冰凉、畏寒怕冷。由于气血不足,身体失去正常的温煦作用,因此气虚质的人还可能伴随面色苍白、乏力、容易出汗等全身性症状。此外,气虚还可能影响脾胃功能,导致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问题。这些因素都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热量产生能力,加重怕冷的感觉。

  对于这类人群,糟玉琴建议: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,比如太极拳、八段锦等,有助于增强体质,提升正气。在饮食上,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,如山药、芡实、大枣等。

  除了阳虚质和气虚质,还有一些其他体质的人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表现出怕冷的症状。比如痰湿质的人,由于体内痰湿阻滞,阳气运行不畅,在冬季也可能会感觉比常人更冷。糟玉琴说:“痰湿质的人要注意饮食清淡,避免食用过多油腻、甜腻的食物,以免加重体内痰湿。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,如薏仁、冬瓜等。”

  科学养生 远离怕冷困扰

  在采访中,糟玉琴还强调,虽然体质对怕冷的情况有一定影响,但通过合理的饮食、生活方式调整以及适当的调理,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怕冷症状的。“无论是哪种体质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关键。规律作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,对于提升身体的阳气和正气都非常重要。同时,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因为情绪也会对身体的气血运行产生影响。”

  此外,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,一些不良习惯也可能加重怕冷的症状。比如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、过度食用生冷食物、缺乏运动等。糟玉琴提醒大家,要尽量避免这些不良习惯,顺应季节变化进行养生。在冬季,要做到早睡晚起,以养藏体内阳气。

  怕冷与体质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紧密的。通过了解自己的体质,采取针对性的调理措施,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寒冷的冬季,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。

[责任编辑:陆云]

尊龙ag旗舰厅官网官方入口的友情链接

网站地图